金投网

融资成本优势凸显 熊猫债发行放量

今年以来,熊猫债市场快速扩容,同时发行主体也更趋多元。专家认为,今年以来熊猫债发行规模不断攀升,原因在于人民币融资的成本优势凸显,以及针对熊猫债市场的各项制度安排、政策配套更加完善。

今年以来,熊猫债市场快速扩容,同时发行主体也更趋多元。专家认为,今年以来熊猫债发行规模不断攀升,原因在于人民币融资的成本优势凸显,以及针对熊猫债市场的各项制度安排、政策配套更加完善。未来一段时间,熊猫债市场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规模持续攀升

按照国际惯例,境外机构在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发行本币债券时,一般以该国最具特征的元素命名,境外机构在我国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被命名为熊猫债。

Wind数据显示,以发行起始日计算,截至11月28日,今年以来熊猫债已发行1485.5亿元,远超去年全年的850.7亿元。

“下半年以来,熊猫债发行规模不仅延续了上半年快速增长的趋势,且进一步加速。”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表示,熊猫债发行规模快速攀升的首要原因是人民币融资的成本优势凸显。中美货币政策分化背景下,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倒挂程度不断加深。11月以来,中美国债利差倒挂幅度虽有所收窄,但仍处于170个基点以上的较高水平。如此背景下,相对于美元融资,发行熊猫债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

除利差因素驱动外,白雪分析,推动熊猫债发行增多的另一原因在于我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水平不断提高,针对熊猫债市场的各项制度安排、政策配套也更加完善。

德意志银行债务资本市场主管方中睿(Samuel Fischer)表示,2022年12月,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完善了熊猫债资金管理要求,统一了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熊猫债账户开立、资金汇兑及使用等管理规则,不强制要求境外机构发债募集资金留存境内使用。

市场有望继续扩容

展望熊猫债市场后续发展,多位专家认为,熊猫债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未来熊猫债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短期看,人民币债券融资成本优势及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助于熊猫债市场扩容;中长期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以及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等因素,也将共同推动熊猫债市场由小变大、变强。

“考虑到跨境人民币在投融资方面均展现出一定优势,未来熊猫债市场继续扩容将是大概率事件。”白雪认为,尽管当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可能不再加息,但海外利率水平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高位,海外融资成本依然高企;同时,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国内市场利率水平易降难升,这意味着境外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仍将能在这一窗口期享受融资成本优势。

此外,白雪认为,接下来随着国内宏观经济复苏力度进一步增强、基本面长期向好,人民币债券资产的中长期收益稳定且可预期,将有利于吸引更多境外主体继续加大对人民币资产的投资。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本报记者 彭扬 欧阳剑环

相关推荐

  • 越来越多的信用卡业务正转向降本增效的发展模式。近期,多家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从2024年起对旗下部分信用卡的权益活动作出调整,引发持卡人热议。...
    0阅读
  • 11月22日,多家股份制银行发布关于调整部分服务价格、提升服务质效的公告。据了解,本轮服务价格调整,是在前期落实中国银行业协会相关倡议书行动基础上的又一波行动,进一步明确了五项倡议的具体实施时间,主动降低市场主体经...
    0阅读
  • 业内专家表示,在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未变动、部分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等因素影响下,本月LPR“按兵不动”。随着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加大,后续LPR仍有下调空间。...
    0阅读
  • 11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495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1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据统计,此次MLF操作为今年以来最大规模,当日有8500亿元MLF到期,实现净投放6000亿元。...
    0阅读
  • 专家表示,10月金融数据反映出我国内需延续恢复态势。为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货币政策将始终保持稳健性,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今年仍存在降准的可能性,以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0阅读
  • 深市A股涨幅
  • 深市A股跌幅
排名 名称 现价 涨跌幅
排名 名称 现价 涨跌幅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第三方投稿,投稿人在金投网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金投网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侵权及不实信息举报邮箱至:tousu@cngold.org。

股票频道STOCK.CNGOLD.ORG